依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那里的文化古迹有的都有上百年,依兰的慈云寺、财神庙、清真寺都很出名,带你们去了解它们的历史吧。
慈云寺
慈云寺
慈云寺
古色古香,名扬海内外的依兰慈云寺座落在古城依兰城北,松花江南堤内,依兰粮库西侧。它背倚浩荡的松花江,西临北宋徽钦二帝“坐井观天”遗址,南望古老的五国头城,红墙碧瓦,绿树掩映。
慈云寺
“慈云寺”三个鎏金大字是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。慈云寺创建于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是东北抗日名将、奉系军阀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胞姐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,他的姐姐清莲法师为慈云寺第一任主持。
财神庙
财神庙
财神庙
是依兰县八大古庙之一。1796年由山陕会馆和直东会馆集资而建,建庙初期曾请著名风水先生选址确定。财神庙居三江汇聚之要冲,龙龟玉背之上,纳三江之财源,采天地之灵气,是一座雄伟轩昂古朴俊逸的百年古刹,是中国北方最大,最古老,最具建筑风格的古庙,是东北地区朝拜和祭祀,祈求财神护佑的活动场所。
清真寺
清真寺
清真寺位于依兰县城西南部,呈正方形,座西向东,背靠牡丹江。
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。初为草房三间,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改建为砖瓦结构的正规寺院,距今已有三百四十多个春秋。一说清真寺是乾隆二年(1737年)四月由回族集资所建。
清真寺
清真寺正门,门殿挺拔素美,屋脊上有伊斯兰教明显标志——鲤鱼卧莲花式砖雕。朱红色的正门上方悬挂“清真寺”匾额。门柱上挂一幅对联:
清真有本千秋远
正道无双万古存
正门下有两个木雕门转木鼓,独特别致。
天井正中是邦克亭,亭北是诵经殿,诵经殿以东有月牙杆,上挂伊斯兰教旗帜。邦克亭南是释经殿,俗称南讲堂。讲堂两侧是藏经阁,东侧是“海里”(学生)休息室。
顺着释经殿西行,过归召门便是存放搭整亡人专用品的架子房。这里还存放着乾隆皇帝钦赐的龙凤棺罩。
清真寺
当时的清真寺较有盛名,三姓信徒金玉旺哈吉徒步前往麦加朝圣,归来带回许多经书、“宰木宰木”泉水(圣水)、麦加地毯等。他的这次朝圣是古城三姓乃至东北地区第一人。所以,清真寺由此名声大振,并引来伊斯兰教的“镇尼”别雷押。别雷押在全国只到过三座清真寺,由此可见依兰清真寺当时的昌盛。
顺着邦克亭按轴线前行,为整座寺院最为壮观的主体建筑——正像宝殿,即礼拜大殿。三楹正殿为抬梁硬山式建筑,东卷棚廊檐与大殿连接,金柱上挂有:
真主造化世界万物作证
主宰要为天地即时而来
廊檐北端是康熙皇帝的圣旨牌,南端则是洪武皇帝的百字赞。
礼拜大殿门开十八扇,门上有条框木制浮雕。殿门上方挂有三块巨匾;中间是中国近代著名四大阿訇之一,王静斋大伊玛目亲书经文“太恩迷”;北侧是三姓副都统崇提赠“亘古清真”;南侧是钦差大臣奉天提督左宝贵亲赠“开天古教”。
清真寺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,是中国庙宇式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结晶。